加载中…
个人资料
闾丘露薇
闾丘露薇 新浪个人认证
  • 博客等级:
  • 博客积分:0
  • 博客访问:44,426,210
  • 关注人气:425,871
  • 获赠金笔:0支
  • 赠出金笔:0支
  • 荣誉徽章:
公告




 

我的新书已经上市,希望大家喜欢。

除了书店,大家可以在当当网卓越网购买。

新浪微博
评论
加载中…
留言
加载中…
访客
加载中…
我的链接

golf

喜欢高尔夫可以去这里

globalvioces

来自世界各地的声音

daily kos

要了解美国看这里

章文

我的同行

KGB

我的好朋友

一五一十部落

我和朋友们的个人空间

扬帆计划
加载中…
为西南灾区捐思源水窖
博文
(2014-04-12 18:58)

华商报专栏

--------------------

 

最近这些年很少看港产片,但是回想一下,二十多年前,当我还在复旦读书的时候,港产片,粤语歌,是打开世界的其中一扇窗。集体宿舍里面的海报,全部都是港产女明星,钟楚红,张曼玉,她们的打扮还有化妆,至少在大学四年的时间里面,影响了不少我和我的女性同窗们。

 

不过刚刚过去的星期四,果断的决定看一部港产片,陈果导演的“那夜凌晨,我坐上了旺角开往大埔的红VAN”,这是这部电影第一天公开放映。买票的时候发现,位置已经剩下不多了。

 

倒也不奇怪,这部电复印件身是根据一部香港的网络小说改编的,这部在网络上连载的小说,因为受欢迎,最后被结集出书,读者们自然很想看看,改变成电影,会和原作有多大的出入,或者会有多大的相似;而导演是陈果,他被视为“香港制造”的代表,而”香港制造“是他在97年拍摄的电影,讲述香港人面对回归的复杂心情。他拍摄的电影不多,上一部已经是十年前的事情了,套用一些评论的说法,他拍的是“原汁原味”的香港,没有像一些电影人那样,为了打入内地这个更广阔的市场,而非要加入一些“新鲜元素”,和内地合拍电影

阅读  ┆ 评论  ┆ 转载 ┆ 收藏 
有人问,阴谋论和谣言的区别?

  

我的区分很简单:阴谋论是一种思维的方式和逻辑,它只是讲述一种可能性,但是谣言就不同了,它是编造了一个事实,目的是让别人信以为真。

 

举个例子,拿最近的马航事件来说,如果一个人说,“这次马航事件的背后主谋应该是美国”,或者“马来西亚政府隐瞒了事实,那一定是有惊天阴谋”,这属于阴谋论。而如果一个人说:“我知道这次背后主谋是美国,因为我有证据”,或者“马来西亚政府在掩盖一个阴谋”,那在我看来,这就属于谣言。

 

阴谋论是一个人的思维方式,也算是自由表达的一种,如果得到广泛传播,尤其是在网络上,如果有人觉得这样有问题,那我会觉得,那不是提出阴谋论的人本身的问题,而是传播的人。为何有如此多的人相信或者认同这样的思路?

 

当然,关于阴谋论为何盛行的论述,学者们做过很多研究,从心理

阅读  ┆ 评论  ┆ 转载 ┆ 收藏 
(2014-03-01 11:00)

华商报专栏

-------------

 

深圳地铁站,一名乘客,从晕倒在地,到救护车抵达,整个过程花了49分钟。急救人员抵达现场,乘客已经死亡。虽然现在谁也不知道,如果救护车早一点点到达,是不是能够挽救这名乘客,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,早一分钟,乘客的生存希望一定会多出一点。

 

我想请大家和我一起,来回看这49分钟,不是为了责怪谁,而是一起来看看,现有的程序和操作,如何可以改进,可以争取更多时间。

 

根据地铁的监控录像,1029分乘客在出口倒地,1032分有两名其他乘客停下来,观察之后一人返回地铁站内通知地铁工作人员。1035

阅读  ┆ 评论  ┆ 转载 ┆ 收藏 
(2014-02-15 11:21)

华商报专栏
-----------


俄罗斯滑雪运动员加法罗夫在冬奥会上的运气显然不算太好,比赛开始没有多久,就摔坏了滑雪板。加法罗夫后来向媒体表示,自己已经打算,走也要走完全程。

 

这个时候,在一旁观战的加拿大教练沃兹沃斯拿着滑雪板冲上赛道,两个人没有说话,在加法罗夫点了头之后,沃兹沃斯蹲下身子为对方更换了滑雪板。很多观看现场直播的观众都看到了这个场景,大家都不以为意,以为那是加法罗夫的教练,但是其实,他们两个素不相识。

 

事后沃兹沃斯对于记者特地去采访他觉得很惊讶,因为他觉得,这是每个教练都会做的事情。当然事实也许并不是这样,当时在场观战的教练还有很多个。沃兹沃斯说,他只是想让对方有尊严的跨过终点。

 

加拿大媒体感慨,不管加拿大队取得多少枚奖牌,很快就会被遗忘,但是沃兹沃斯的这个举动,却会让很多人记得加拿大,尽管沃兹沃斯是美国人,但是没有关系,他的家早就安在了加拿大,他的孩子是加拿大人,他就是加拿大的一分子。而人们之所以会记得他,因为他的举动,体现了奥林匹克精神。

 

奥林匹克精神到底是什么?奥林匹克

阅读  ┆ 评论  ┆ 转载 ┆ 收藏 
(2014-01-27 23:50)
标签:

文革

杂谈

南都周刊专栏
------------------

我记得上小学前后,七十年代末,进出弄堂,时常会遇到一个默默扫地的老人,带着眼睛,瘦瘦高高。其实现在回想起来,他应该也就是四十多岁的样子,只不过那个时候我太小,于是,他显得很老。

 

奶奶一次次严厉警告,千万不要和这个“四类分子”讲话。我当然不懂啥叫“四类份子”,但是听奶奶的语气,那一定是一个“坏人”。在我童年的判断里面,人之分成两种:好人和坏人,这是看电影的结果,因为电影里面,不是“坏人”,就是“好人”。

 

后来才知道,所谓的“四类分子”,其实就是地主、富农、反革命和坏分子,后来又加上右派,也就是“黑五类。”

 

我已经不记得哪一年,他再也没有出现在弄堂里面。后来,我时常会想起他,不知道他现在过着怎样的生活,当他在弄堂里面扫地的时候,他在想些什麽?他有没有想过有一天他可以不再做这样的事情,还是以为,生活就是这样了?

 

八十年代初上中学,最喜欢做的事情,就是中午吃过午饭,在学校的阅览室看杂志。我最爱看的是“收获”,“小说月报”,还有“人民文学”,里面有太多的中短篇小说,

阅读  ┆ 评论  ┆ 转载 ┆ 收藏 
(2014-01-18 12:31)

华商报专栏
----------------

    方舟子和崔永元闹上了法庭,虽然是一方觉得名誉受损,不过说到底还是因为双方在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问题上的不同立场。

 

  关于转基因食品的争议,已经持续了好多年,作为一个非专业人士,我知道自己没有足够的能力来进行判断。依赖专家,但是专家之间存在分歧,甚至针锋相对;也想依赖政府监管机构,既然能够在市场上出售,应该是有了监管机构的背书,但问题是,万一存在以当今的科学技术,还没有检测出来并且论证的副作用呢?

 

  但是作为消费者,我觉得我有能力为自己做一个选择:如果属于保守,安全至上,或者自认是一个环保人士,担心转基因的发展对整个环境会有负面作用,那就不碰含有转基因的食品。

 

  但是问题就来了,我怎么知道哪些产品含有转基因的成分呢?

 

  全球各地对于是不是需要注明标签有不同的规定,比如欧盟、日本、我国的台湾和大陆等地区属于强制性,而美国和加拿大则属于自愿性质。不过即便是强制标签,各地规定细节也不一样,比如传统食物意外混杂了转基因物质,容许量日本及我国的台湾

阅读  ┆ 评论  ┆ 转载 ┆ 收藏 
(2014-01-05 09:24)

南都周刊专栏
-------------------

遇到好几个内地朋友,都有同样的感受:你们香港人真烦,嫌内地自由行来的多,可不来又担心经济不好,到底想怎样?


这些朋友说的似乎颇有道理,圣诞节刚刚过去一天,香港的媒体上,已经有不少商家感叹,内地买家对于奢侈品的热衷开始减弱,有些商场里面的名牌店,生意比不上往年。


只是,自己作为一个普通的香港市民,听到这样的感叹,只会觉得商家真是贪得无厌,看看这两年,奢侈品商店越开越多,同一个品牌专卖店,坐一站地铁就能找到一家。卖珠宝手表的商店,在游客区,走几步,抬头又见,就连连锁药房,都可以在一个商场里面开三家,让消费者抬头不见低头都要见。


而对于生活在这个城市里面的人来说,其实不需要那么多的名牌店,珠宝店,也不希望自己生活的社区,只剩下了连锁店,这意味着自己的生活成本开支,几乎没有了选择。


自由行来的多,最直接受益的当然是地产商,最直接受影响的,则是那些小商户们。租金节节上升,小店铺在一间间的消失。前些天,中环一家专卖二手英文书的独立书店因为业主收楼而面临结业,这家书店

阅读  ┆ 评论  ┆ 转载 ┆ 收藏 
(2014-01-04 11:10)

华商报专栏
------------------

偶遇一个重要的新闻人物,对于记者来说,自然是觉得兴奋的事情。当然,怎样的人,怎样的事情才算得上是新闻,不同的媒体,不同的媒体人,不同的受众,都有自己的判断标准。对我来说,很简单,是否关系到公共利益。

  说到偶遇,很多时候,身为记者是否反应敏捷非常重要。1996年的时候,一位香港同行坐飞机准备出差到北京采访,发现头等舱里面坐着一位歌手,而且很明显,怀孕了。于是,这位记者马上冲到头等舱拍了一张照片,成为这家报社的娱乐版独家,轰动一时。

  歌手怀孕和公共利益没有啥关系,但是可以满足人们巨大的八卦心,对于媒体来说,意味着销量。所以这名同行后来得到大老板的重金奖赏,而我其实也蛮佩服这位同行,因为她是跑政治新闻的,完全可能、也可以对于这名歌手的出现视而不见。

  还有一件香港记者偶遇的新闻,是2007年一名前香港政府官员陷入的“艳女门”事件。当时一群娱乐记者在湾仔采访一场演唱会,有记者眼尖,发现这名前官员手挽一名打扮艳丽的年轻女郎走出一间夜店,马上举机拍摄,于是其他娱乐记者也不甘落后。面对镁光灯闪个不停,这名官员取过女伴的假发,躲到旁

阅读  ┆ 评论  ┆ 转载 ┆ 收藏 
(2014-01-02 10:16)

外滩画报专栏

-------------------

曼谷街头,反对派的街头抗争还在继续,要求先改革,再选举。总理英拉坚持先选举再改革,她说:“即使你不喜欢这个政府,也请接受这个制度。”

 

这话听上去很有道理,民主社会的特点之一,就是尊重规则,既然一人一张选票,那最终不是应该由人民来决定选出怎样的政府吗?

 

但是,如果规则并不公平呢?

 

泰国的反对派认为,从他信执政开始推行的民粹主义政策,把中产阶级的税款变成了通过税收和补贴等给予穷人的补贴,也就是变相的买选票,如果不对这样的行为进行监督,也就是进行选举制度改革的话,那选举无法公平地进行。毕竟泰国目前中产并不是社会的大多数。

 

当然,这样的理由是否成立,同样有争议。反对派要求修订规则,把一人一票改成功能组别选举,但是既然穷人占大多数,那反对派如果坚持站在中产阶级的立场,保护中产和精英的利益,自然无法吸引低收入的选民,而一个政党当选执政之后,不再只是代表本党的利益,而是应该为全社会服务,如果反对派看不到这一点,无法为大多数泰国公民谋利益,那赢不了选举,需要反省,而不是

阅读  ┆ 评论  ┆ 转载 ┆ 收藏 
(2013-12-26 14:34)
标签:

留守儿童

杂谈

外滩画报专栏
-------------

新加坡电影《爸妈不在家》,讲述的是 1997 年金融风暴期间,一个新加坡的三口之家和他们的菲律宾家佣的故事。

 

电影在香港引起不小反响,因为这是不少香港家庭的真实写照,根本不需要金融风暴这样的特殊背景。父母为了生计外出打工,每天早出晚归,于是照顾孩子起居甚至学习的工作,全部交给了家佣。毕竟从经济收入的角度来计算的话,夫妻俩外出工作赚钱供楼还是比聘请一个家佣要划算得多。

 

电影里面描述了这样一种场景:孩子和家佣朝夕相处,对家佣的依赖甚至超过了父母。这又让不少观众产生共鸣,因为这正是在不少家庭中发生的事情。一些主人因为嫉妒索性更换家佣,也有些主人心情极度矛盾,一方面觉得幸运,找到一个如此真心爱护孩子的帮手,一方面觉得抗拒,甚至感到威胁。

 

电影里面有这样一个场景,小主人看到家佣因为思念自己的孩子而半夜偷偷流泪,批评她不该为了赚钱而不理自己的孩子。家佣反问小主人,你的爸爸妈妈不是同样为了赚钱,所以才需要家佣来照顾孩子吗?

 

电影中的小主人虽然每天和爸妈相处的时间不多,但是和那个一

阅读  ┆ 评论  ┆ 转载 ┆ 收藏 
  

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不良信息反馈 电话:4006900000 提示音后按1键(按当地市话标准计费) 欢迎批评指正

新浪简介 | About Sina | 广告服务 | 联系我们 | 招聘信息 | 网站律师 | SINA English | 会员注册 | 产品答疑

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